护理学论文
25阅读 0评论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参观黄埔军校心得体会(精选8篇)黄埔军校参观心得,参观黄埔军校心得体会(精选8篇)黄埔军校参观心得的详细内容:参观黄埔军校心得体会(精选8篇)由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参观黄埔军校心得体会(精选8篇) 黄埔军校参观心得,参观黄埔军校心得体会(精选8篇) 黄埔军校参观心得的详细内容:
参观黄埔军校心得体会(精选8篇)由小编整理, 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猜你可能喜欢“黄埔军校参观心得”。
黄埔军校参观心得
4月11日, 一个雨水婆娑, 天气寒冷的日子。我们党课学习小组全体成员不惧风雨的阻挡来到了黄埔军校的旧址。去感受那种历史的气息, 和革命先烈们的那种舍身为国的精神。
黄埔军校, 校名为“陆军军官学校”, 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 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 以“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 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 例如陈庚, 林彪、叶剑英、聂荣臻、巾帼英雄赵一曼等。
参观完整个校园, 有两个地方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一是, 黄埔军校后山顶的一座纪念碑, 碑顶是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孙中山纪念碑”四字用以隶书, 古朴且硬朗, 碑上孙中山先生靠南面北, 注视山下, 右手前伸, 俊才飞扬, 仿佛能让人见到他当年挥军北上, 平定中原的恢宏决心。登在山巅远眺, 面对滚滚珠江, 心中便觉豪气顿生, 古有登泰山而小天下, 此刻却觉得心中激荡之时, 无处不是泰山。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而才从何来, 便当努力向学。为此,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与苏联的积极支持下在珠江畔的长洲岛内一举创办了闻名天下的黄埔军校, 打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的篇章。“亲爱精诚”四字成为了黄埔军校的校训, 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此举, 创造革命军队, 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另一个就是, 军校的大门, 朴素的漆白门柱, 上书“陆军军官学校”, 让人实在难以联想到近一个世纪之前这里竟是无数英烈的腾飞源头。“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这副对联, 便是军校学员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所立。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在革命的道路中, 需要的不是那些华丽的装饰, 而是一颗对革命坚信不疑的信心和兴复祖国的决心。看着门内硬朗挺立的古树, 在这一刻仿佛一切不用说了。中华民族, 正会如这颗古樟一样, 傲然立于国际舞台之中。作为一个接受党课培训希望成为党的一员的我, 革命先辈们这种种爱国情怀值得我学习。
黄埔军校蕴含着许许多多精神品质, 她包含了许多意义的爱国精神。在我看来, 对于爱国精神的追求,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和平年代, 同样是重要的。时代在变, 但精神与灵魂永存。我们虽不需上战场杀敌来保卫国家, 但我们的心中要有一种责任感与荣辱感。而我们之中又有几个真正了解她们?你关心国家大事吗?你心中有远大的理想?为之努力奋斗了吗?作为社会的新一代, 和群情激昂闹革命的伟人们时所处的年龄阶段其实是一样的。不要总觉得革命先辈们处在特殊时期, 他们去肩负这样的历史任务是理所应当的。要相信, 我们同样能够做到。他们让中国站了起来, 那么我们就要有能让中国腾飞起来的勇气与决心。而这便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 让这种责任感与荣辱感促使我们将过去这样一些优秀精神发扬传承下去, 去完成他们未完成的中国梦, 去造中国不一样的明天。始终要相信, 中国的未来, 在我们手中!
参观黄埔军校心得3篇
黄埔军校, 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 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 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下面是参观黄埔军校心得,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参观黄埔军校心得
黄埔军校诞生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见证, 在中国现代史和军事史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 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积极开展革命宣传, 支援工农运动, 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 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走近军校大门, 首先看到的是“陆军军官学校”的醒目牌匾, 大门两边各有一个士兵岗亭, 给参观者一种军旅特有的庄重与威严.校门口左右两面围墙上用毛笔书写了国父孙中山先生对革命目标尚未实现, 在病床上弥留之际,给满目疮痍的国家和饱受苦难的同胞留下 了最后的遗言, 给中华民族寄予最激越也最沉重的声音:“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我们就可以想象,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所肩负的特殊使命.步入校门, 一个侯等间的两侧墙上题着一副对联, 上联是“升官发财, 请往他处”, 下联是“贪生怕死, 勿入斯门”, 横批是“革命者来”。它真实地表达了军校师生投军报国的心愿,时刻告诫军人能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为物质诱惑而堕落。校本部建筑面积不是很大, 但建筑别具一格, 是两层砖木结构, 三路四进, 即三条主要通道, 四排房舍。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 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 且相互对称。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 漆上油棕S的走廊明亮雅致。
我们参观黄埔军校,是为了学习“黄埔精神”,“黄埔精神”是在孙中山先生的期望和军校师生在大革命斗争之中形成的。“黄埔精神”的内涵实质, 即是“亲爱精诚, 英勇向前, 血洒中华”。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的军人是“党军”, 这支军队区别于以往任何一支军阀部队, 是一支有政治抱负的军队, “都担负着救国救民的责任”, “革命军是救国救民的军队”。军校师生具有的“黄埔精神”不仅在大革命年代发挥了巨大的积极的作用, 直到今天仍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继承和发扬“黄埔精神”, 就是为了国家民族的振兴, 国共两党再次精诚团结, 亲密合作, 朝着谋求祖国统一的道路英勇向前, 决不后退。
这一次的参观活动, 就是给我上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课, 加强了对党的历史的认识,深刻了解到如今安定社会来之不易。在这个和平的年代, 我们要怀揣一颗爱国报国之心, 努力学习, 争取早日加入党,为党和国家的繁荣安定奉献.篇二:参观黄埔军校心得
黄埔军校后山顶有一座纪念碑, 碑顶便是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孙中山纪念碑”四字用以隶书, 古朴且硬朗, 碑上孙中山先生靠南面北, 注视山下, 右手前伸, 俊才飞扬, 仿佛能让人见到他当年挥军北上, 平定中原的恢宏决心。登在山巅远眺, 面对滚滚珠江, 心中便觉豪气顿生, 古有登泰山而小天下, 此刻却觉得心中激荡之时, 无处不是泰山。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而才从何来, 便当努力向学。为此,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与苏联的积极支持下在珠江畔的长洲岛内一举创办了闻名天下的黄埔军校, 打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的篇章。“亲爱精诚”四字成为了黄埔军校的校训, 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此举, 创造革命军队, 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在郭队的带领下, 走在校舍的走廊当中, 感受当年在战乱时期年轻的未来将领们为国家的兴亡而发奋苦读的精神。不禁有种泪蒙双眼的冲动。整个校舍如同一套大型的四合院, 尽显中华民族的文化特S。自中轴线向两侧铺开的便是样式一致的校舍。据资料记载, 这套校舍当年曾是一座清陆军的小学堂的校舍, 孙中山将之进行了修缮扩建, 便成了孕育近代无数将领的一个摇篮, 既加快了修建速度, 又节约了人力与资金。历史的在这里留下了沧桑的痕迹, 八十年前, 中国的无数热血青年弃笔从戎, 投入到了革命的大部队当中。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 却怀着相同的目的, 尽自己之才为祖国的存亡献上自己的全部。扶着校舍的门框, 便能似握着革命的种子一样, 细细地品味着在心中翻腾的那股热血。
军校的大门大大出乎想象。朴素到了极致的漆白门柱, 上书“陆军军官学校”, 让人实在难以联想到近一个世纪之前这里竟是无数英烈的腾飞源头。“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这副对联, 便是军校学员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所立。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在革命的道路中, 需要的不是那些华丽的装饰, 而是一颗对革命坚信不疑的信心和兴复祖国的决心。看着门内硬朗挺立的古树, 在这一刻仿佛一切都不用说了。中华民族, 正会如这颗古樟一样, 傲然立于国际舞台之中。
岁月不居, 时光飞逝, 人非但物是, 历史不可以被人所抛弃, 而应该为人铭记。于校内辗转参观, 心中的跌宕自不必说, 待得出了大门, 又觉得心中有些怅然。当国家被战争的车轮划过, 才会让她的人民懂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道理。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化的当今社会, 便更该铭记这一道理。时刻准备着, 为了人民, 为了党而不断充实自我, 保持忧患意识, 提升能力, 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篇三:参观黄埔军校心得
中午, 阳光明媚, 在党建小组人员的带领下, 我们经贸学院入党积极分子一起去参观黄埔军校。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我们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虽然是自愿原则的, 但参加的人数还是很多的, 证明了对参观黄埔军校的热情大家入党的决心。
12点50分, 我们先在二饭门前集中, 在有关工作人员清点好人数和说明有关事项后, 我们就前往黄埔军校。经过一翻周折, 我们终于在1:40分左右来到了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 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 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 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 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积极开展革命宣传, 支援工农运动, 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 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走进黄埔军校的校门, 感觉就像是回顾历史。还记得孙中山先生的在黄埔军校第一次开学典礼的致辞:“要从今天起, 立一个志愿, 一生一世, 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 只知道救国救民的事业。”这不仅激励着在坐的黄埔军校学生, 树立打倒列强, 消灭军阀志向, 还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为民族独立和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 还激励着我们大学生, 要怀揣一颗爱国, 感恩报国之心, 坚强, 努力地, 为祖国贡献力量。
参观了黄埔群英馆, 让我感受到黄埔军校的伟大。他们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作出卓越的贡献和伟大的牺牲。我们较为熟识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有:杜聿明、胡宗南、张灵甫、郑洞国、宋希濂和毛人凤等;共产党高级将领有:左权、陈赓、徐向前、林彪、蒋先云和聂荣臻等。北伐战争取得伟大的胜利和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离不开黄埔军校学生的英勇作战争和英明的战术。
在黄埔军校校本部的墙上, 孙中山先生的遗嘱“革命尚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是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深刻地回味。在成长的道路上, 学业尚未完成, 仍须努力;祖国尚未统一, 仍须努力;国家尚未富强, 仍须努力。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 要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 以伟大的革命先辈们作为自己的楷模, 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一位现代的新型有用人才, 实现祖国统一和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
黄埔军校之行已经结束, 但这一次的参观活动, 就是给我们上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课, 加强了对党的认识。在这个和平的年代, 不需要我们抛头颅, 洒热血, 不必舍弃自己珍贵的生命, 我们要做的就是怀揣一颗爱国报国之心, 努力学习, 将来好好报效祖国。
参观黄埔军校心得n本次参观黄埔军校的班级团体活动, 其宗旨主要是通过参观革命 圣地, 在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的同时为大家以后的集体学习、生活、工作,为以后的团体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更是要达到培养 爱国热情, 学习革命精神, 增强自身责任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 观的目的。为此, 当机会近在眼前时, 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世界四 大军校之一——黄埔军校。黄埔军校, 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 是 1924 年孙中山在中 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 是国共第一 次合作时期的产物。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 为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军校贯彻孙中山联 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积极开展革命宣传, 支援工农运动, 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 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在 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 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誉满全球的著名军校就在我 们的身边, 岂容我们白白地错过参观的好时机。按照计划, 同学们到达了第一个目的地——孙中山纪念碑。清明 未至, 早已有先觉的人给孙中山总理敬奉花圈来表达了自己的缅怀哀 悼之情。在纪念碑之下怎能少得了默哀呢?短暂的三分钟里, 一片 寂静, 同学们站成一列, 低着头, 表情严肃, 默哀, 为逝者哀悼, 为 祖国和人民祈祷。这三分钟里, 我们想起了那段屈辱的历史, 如同身 临其境, 似乎看到了那个年代的血雨腥风, 生灵涂炭, 心中有种强烈 的共鸣——不忘国耻, 为中华崛起而奋斗。没错!我们现在的幸福生 活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取的。孙中山总理的丰功伟绩更是铭 刻于心, 不敢有丝毫的忘却。三分钟里, 思绪飞扬, 想了很多, 每个 同学都明白许多, 也收获良多。n似乎时间转瞬即逝, 很快的, 第一地点的参观就结束了。悼念完 了孙总理之后, 我们来到了黄埔军校旧址。黄埔军校的校门口看起来比较简陋, 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雄 伟, 只是刻着“陆军军官学校”这几个大字, 但门前的简陋丝毫没减 军校的风采, 而是外表实属简陋而不失庄严。军校的历史地位, 文化 沉淀和它的历史功绩是无法僭越、无法取代的。而在军校的门前停着 几艘军舰, 这些军舰很现代化, 与军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边是历 史的沉淀, 一边是科技发展的产物, 就如同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也要 发展科学, 以求进步。进入军校里面古典和庄严的氛围让人生畏。在 这里, 我们参观了总理室, 令我们惊讶的是, 总理n
室里面简陋, 整体 感觉不值简陋又不失庄严, 难以想象一代伟人竟在如此简陋艰难的环 境里工作。在黄埔军校的旧址中分几个展览馆, 里面陈列着大批真迹和先 烈的遗物, 这些都见证了黄埔军校几十年来的辉煌岁月。这名将辈出, 军校中国共产党的一批重要干部都曾在那里锻炼成长, 如周恩来、叶 剑英、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他们在东征、北 伐和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流血牺牲, 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 了不朽的功勋, 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铁的纪律, 形成了“亲爱精诚, 团结合作, 卫国爱民, 不怕牺牲”的黄埔精神。毛泽东同志在抗战时 期曾对黄埔军校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昔日之黄埔, 今 日之抗大, 是先后辉映, 彼此竞美的。”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图片 区里的一张图片。那张图片展示的是在五卅运动中, 有一个人被比自 己还大的石头压着动弹不得, 脸上却不见丝毫的惧怕, 痛苦之情, 好 生让我们敬佩。这些都是对黄埔精神的最好的诠释!黄埔人为了全民族的独立、解放、祖国的统一, 流血流汗、英 勇奋战, 视死如归大无畏的精神永垂不朽, 在华夏人们中永远流传, 经久不衰, 这会是中国人的传统。这一次的参观活动, 给我们上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课, 给我n们的精神进行了一次洗礼, 爱国主义之情油然剧增。我们这群人真应 该感到幸运。没有生在如此腥风血雨, 动荡不安的年代, 不需要我们 抛头颅, 洒热血, 不必舍弃自己珍贵的生命, 我们要做的就是怀揣一 颗爱国, 感恩报国之心, 坚强, 努力地, 为祖国, 为人民, 更为了你 自己, 不屑地追求, 以报国为己任, 好好活着,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永远不忘黄埔人, 牢记黄埔精神, 发扬光大!nn08 机械师 2009 年 3 月 29 日nn
黄埔军校观后感
从小到大就经常听到黄埔军校, 一直想去参观, 感受一下我们周恩来总理等革命家年轻时的风姿。上了大学后, 黄埔军校离我华工不远, 大一第二学期的一个周末, 我约好几个同学一同前往。
黄埔军校坐落于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 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 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 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积极开展革命宣传, 支援工农运动, 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 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
走进黄埔感觉就像是回顾历史。还记得孙中山先生的在黄埔军校第一次开学典礼的致辞:“要从今天起, 立一个志愿, 一生一世, 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 只知道救国救民的事业。”这不仅激励着在坐的黄埔军校学生, 树立打倒列强, 消灭军阀志向, 还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为民族独立和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 还激励着我们大学生, 要怀揣一颗爱国, 感恩报国之心, 坚强, 努力地, 为祖国贡献力量。
除了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总理外, 从黄埔走出的我党高级将领还有:左权、陈赓、徐向前、林彪、蒋先云和聂荣臻等。
在黄埔军校校本部的墙上, 孙中山先生的遗嘱“革命尚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是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深刻地回味。在成长的道路上, 学业尚未完成, 仍须努力;祖国尚未统一, 仍须努力;国家尚未富强, 仍须努力。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 要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 以伟大的革命先辈们作为自己的楷模, 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一位现代的新型有用人才, 实现祖国统一和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
我们这次的黄埔军校之行给我们上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课, 加强了对党的认识。在这个和平的年代, 不需要我们抛头颅, 洒热血, 不必舍弃自己珍贵的生命, 我们要做的就是怀揣一颗爱国报国之心, 努力学习, 将来好好报效祖国。
本文由万驰电子提供
黄埔军校参观心得
2011-11-6中午, 阳光明媚, 在党建小组人员的带领下, 我们经贸学院入党积极分子一起去参观黄埔军校。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我们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虽然是自愿原则的, 但参加的人数还是很多的, 证明了对参观黄埔军校的热情大家入党的决心。
12点50分, 我们先在二饭门前集中, 在有关工作人员清点好人数和说明有关事项后, 我们就前往黄埔军校。经过一翻周折, 我们终于在1:40分左右来到了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 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 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 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 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积极开展革命宣传, 支援工农运动, 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 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走进黄埔军校的校门, 感觉就像是回顾历史。还记得孙中山先生的在黄埔军校第一次开学典礼的致辞:“要从今天起, 立一个志愿, 一生一世, 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 只知道救国救民的事业。”这不仅激励着在坐的黄埔军校学生, 树立打倒列强, 消灭军阀志向, 还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为民族独立和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 还激励着我们大学生, 要怀揣一颗爱国, 感恩报国之心, 坚强, 努力地, 为祖国贡献力量。
参观了黄埔群英馆, 让我感受到黄埔军校的伟大。他们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作出卓越的贡献和伟大的牺牲。我们较为熟识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有:杜聿明、胡宗南、张灵甫、郑洞国、宋希濂和毛人凤等;共产党高级将领有:左权、陈赓、徐向前、林彪、蒋先云和聂荣臻等。北伐战争取得伟大的胜利和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离不开黄埔军校学生的英勇作战争和英明的战术。
在黄埔军校校本部的墙上, 孙中山先生的遗嘱“革命尚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是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深刻地回味。在成长的道路上, 学业尚未完成, 仍须努力;祖国尚未统一, 仍须努力;国家尚未富强, 仍须努力。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 要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 以伟大的革命先辈们作为自己的楷模, 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一位现代的新型有用人才, 实现祖国统一和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
黄埔军校之行已经结束, 但这一次的参观活动, 就是给我们上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课, 加强了对党的认识。在这个和平的年代, 不需要我们抛头颅, 洒热血, 不必舍弃自己珍贵的生命, 我们要做的就是怀揣一颗爱国报国之心, 努力学习, 将来好好报效祖国。
参观黄埔军校有感
2012年×月×号, 我有幸参加了我系党支部为优秀入党积极分子举办的参观广州黄埔军校旧址的活动。我认为系党支部组织这次活动的目的是继党课以后进一步加强我们入党积极分子, 尤其是优秀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 同时, 也让我们近距离了解到更多的关于党的历史, 激起大家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和热情。
我们早上九点就从学校出发, 虽然外面下着雨, 但是大家在校车上还是热情高涨地唱起了红S革命歌曲和校歌, ××同学的领唱更是将此次拉歌推向一个高潮, 掌声经久不息。
经过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车程, 我们终于来到广州黄埔军校旧址。此时, 雨也已经停了, 我们下车后就开始往黄埔军校校本部前进。在导游的讲解下, 我们知道了黄埔军校大门的一些历史。大门中央上方横匾上“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 是谭延闿所书。校门于1965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重新修建。军校大门彩楼两旁原挂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 请往他处;贪生怕死, 勿入斯门”, 横额为“革命者来”。孙中山逝世后改为总理遗嘱中的“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之后, 我们整个系的优秀入党积极分子在黄埔军校旧址的大门前合影留念。
导游带领着我们参观了校本部的会议室, 校长办公室, 主任办公室, 学生宿舍等地点, 让我们在近距离中感受当时的革命前辈的生活环境和爱国主义情操。之后, 导游带领着大家到展室里边参观, 我仔细参观了设在馆内的《黄埔军校史迹展》、《黄埔群英》等多个展室。
我通过参观, 缅怀了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革命历程, 让我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之后是自主参观时间。我们服装支部一整个支部八个人一起参观, 我们在参观完了校本部之后, 就去了孙中山故居。在那里, 我们仔细地参观着, 了解了一段在此之前完全不知道的历史, 是关于中日的友好情谊, 关于孙中山先生与梅屋庄吉先生的跨越国界、跨越生死的友谊。我们大家都感触良多, 在对待中日关系的问题上, 又有了新的想法, 不会像之前那样子武断。
随后, 我们参观了纪念碑。在那里, 我们看到了雄伟壮观的纪念碑, 那纪念着无数革命先烈爱国主义情操的纪念碑。我们对纪念碑并不陌生, 但是, 在特定的场合里看到, 又是另一种感触。心中是从未那么强烈过的波涛汹涌。
参观完毕之后, 我们服装支部还去买了一些纪念品, 作为以后激励我们要学习了革命先辈们的奋斗事迹的动力。
在回学校的车上, 我总结了一下,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的党性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加强了我对党的认识, 也使我对党更加的忠诚。与此同时也给我上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课。我知道, 我要好好学习, 要有一颗爱国的心, 努力学习, 为建设祖国, 建设社会主义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观黄埔军校心得
在党建小组人员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八十多人参观了黄埔军校。组织这次活动的目的是继党课以后进一步加强我们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这次活动是以自愿为原则的, 但参加的人数超过了八十多人, 证明了大家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和热情。由于赶上了四大行的招聘会, 我们十二组只有我一个人代表参加了这次活动。
出发前我们先在二饭门前集中, 在清点好人数和说明有关事项后, 我们兵分两路前往黄埔军校。骑车的人在党建人员带领下往中环方向驶去, 我们乘公交车的到内环广中医站等车。经过一翻周折, 我们终于在二点半左右来到了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 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 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积极开展革命宣传, 支援工农运动, 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 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 我们参观了整个黄埔军校旧址。在这里我只想讲一讲黄埔军校大门历史。黄埔军校大门风格非常朴实, 中央上方横匾上“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 是谭延闿所书。校门于1965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重新修建。在二门门口挂着一副对联:“杀尽敌人方罢手, 完成革命始回头”, 二门右侧墙壁上, 挂着蒋中正手书的“亲爱精诚”校训。军校大门彩楼两旁原挂有一副对联:
“升官发财, 请往他处;贪生怕死, 勿入斯门”, 横额为“革命者来”。孙中山逝世后改为总理遗嘱中的“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这次活动让我们的党性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加强了我们对党的认识, 也使我们对党更加的忠诚。与此同时也给我们上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课。我们要做的就是怀揣一颗爱国, 感恩报国之心, 努力学习, 将来好好报效祖国。
参观黄埔军校心得
在班委们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三十多人参观了黄埔军校。组织这次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我们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次活动但参加的人数超过了百分之八十, 证明了大家的热情。出发前我们先在9栋前集中, 在清点好人数和说明有关事项后, 我们兵分两路前往黄埔军校。经过一翻周折, 我们终于在十点半左右来到了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 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 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积极开展革命宣传, 支援工农运动, 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 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
在智航的带领下, 我们参观了整个黄埔军校旧址。在这里我只想讲一讲黄埔军校大门历史。黄埔军校大门风格非常朴实, 中央上方横匾上“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 是谭延闿所书。校门于1965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重新修建。在二门门口挂着一副对联:“杀尽敌人方罢手, 完成革命始回头”, 二门右侧墙壁上, 挂着蒋中正手书的“亲爱精诚”校训。军校大门彩楼两旁原挂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 请往他处;贪生怕死, 勿入斯门”, 横额为“革命者来”。孙中山逝世后改为总理遗嘱中的“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这次活动让我们的爱国热情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加强了我们对党的认识, 也使我们对国家更加热爱。与此同时也给我们上了一次爱国
主义的教育课。我们要做的就是怀揣一颗爱国, 感恩报国之心, 努力学习, 将来好好报效祖国。
参观黄埔军校心得体会(节选)
参观黄埔军校心得体会(节选)整个参观过程中, 最引起我注意的是进大门处的一幅对联:“升官发财, 请走别路;贪生怕死, 莫入此门”。这是英雄的宣言, 也是旧中国希望的曙光。黄埔精神, 曾......
参观黄埔军校心得体会
参观黄埔军校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当我们备受启迪时, 马上将其记录下来,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观黄埔军校心......
党员参观黄埔军校心得体会
参观黄埔军校黄埔军校诞生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见证, 在中国现代史和军事史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 为中国新......
参观黄埔军校心得体会作文
参观黄埔军校心得体会作文3篇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正门两侧围墙, 粉刷着耳熟能详的孙中山先生遗训"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下面是参观黄埔军校心得体会作文, 希望可以帮到......
参观黄埔军校心得
参观黄埔军校心得本次参观黄埔军校的班级团体活动, 其宗旨主要是通过参观革命圣地, 在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的同时为大家以后的集体学习、生活、工作,为以后的团体活动打下扎实的......
以上就是“参观黄埔军校心得体会(精选8篇) 黄埔军校参观心得”的论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