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范文精选3篇(全文)

日期:2023-02-28| 编辑: 花都老李 | 阅读: 111 |原作者: 汪熙|来自: 花都知识网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范文精选3篇(全文)?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不良贷款分析报告范文精选3篇(全文)”的详细内容:不良贷款分析报告篇12004年是X银行的改革年,为符合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的需要,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降低 ...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范文精选3篇(全文)?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不良贷款分析报告范文精选3篇(全文)”的详细内容: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篇1

  2004年是X银行的改革年, 为符合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的需要,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降低不良贷款是一项重要工作。去年, 粤东地区五个分行上下集中力量打不良贷款的“压逾促降大会战”, 取得了明显效果。但粤东地区五个分行不良贷款余额大、不良率相对系统内其他行较高, 不时会出现一边压, 一边翘, 按倒葫芦浮起瓢的现象, 使压缩不良贷款成果出现反复。为进一步摸清粤东地区不良贷款的状况, 我们开展了粤东地区存量不良贷款的专项调查。特提出如下分析报告。

  一、粤东地区分行存量不良贷款总体情况

  1.不良贷款规模:粤东地区五个分行不良贷款余额(五级分类)在全省占比大, 贷款余额仅占7.08%, 而不良贷款占全省的9.83%, 高出2.75个百分点。

  粤东地区五个分行截止2003年12月31日, 贷款余额为118.27亿元, 占全省贷款余额1670.85亿元的7.08%, 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为24.23亿元, 占全省不良贷款额246.06亿元的9.83%;一逾两呆不良贷款为23.61亿元, 占同口径全省不良贷款223.52亿元的10.56%。可见, 粤东地区分行不良贷款的占比高于贷款余额的占比, 信贷资产质量较差。

  2003年底粤东地区分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额比年初下降7.98亿元, 不良额比年初下降24.8%, 而同期全省不良贷款下降95.92亿元, 不良额比年初下降28%, 粤东地区分行不良贷款额下降幅度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不良额压缩力度未达到全省的平均水平。

  2.不良贷款率:粤东地区五个分行贷款五级分类不良贷率在全省排名居前, 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24个百分点,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76个百分点。

  2003年底粤东地区分行五级分类为不良贷款率为20.49%, 不良贷款率比全国X银行系统平均不良贷款率(9.25%)高11.24个百分点, 比全省14.73%的不良率水平高5.76个百分点, 比全省不良贷款率最低的广州地区(12.51%)高7.98个百分点, 比粤西地区(21.23%)低0.74个百分点。同期粤东地区分行一逾两呆不良率为19.96%, 比全省同口径不良率(13.37%)高6.59个百分点。可见信贷资产质量不容乐观。

  3.不良贷款损失可能性:粤东地区五个分行各类不良贷款的损失可能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03年底粤东地区分行五级分类中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为22.55亿元, 占同口径不良贷款比重为93%, 同期全省五级分类中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为200.98亿元, 占同口径不良贷款比重为81.7%, 粤东地区分行五级分类中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所占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3.64个百分点;同期粤东地区分行“双呆”贷款余额为21.49亿元, 占同口径不良贷款的91%, 全省“双呆”贷款为202.23亿元, 占同口径不良贷款的90%。由此可见粤东地区贷款损失的可能性较大。

  二、粤东地区分行存量不良贷款的结构分析

  截止2003年12月31日, 粤东地区分行企业类贷款余额96.15亿元, 占全部贷款余额的81.3%;企业类不良贷款22.98亿元, 占全部不良贷款的94.8%, 企业类贷款不良率23.9%;个人类贷款22.12亿元, 占全部贷款的18.7%, 个人类不良贷款1.25亿元, 占全部不良贷款的5.2%,个人类贷款不良率5.7%。以下结构分析, 除特指外, 仅对企业类贷款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结构进行分析。

  1.不良贷款的行业结构分析:国家重点支持和大力发展行业的不良贷款率较低, 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不良贷款占比高, 应加强对其风险控制

  (1)不良贷款的行业集中在房地产、其他批发业等19个行业, 占81%。粤东地区五个分行不良贷款分布在89个行业, 不良贷款超3000万元的行业共有19个行业, 合计不良贷款18.63亿元, 占全部不良贷款的81%, 其中不良贷款额超过1亿元的行业共有4类, 分别是“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5.72亿元)、“其他批发业”(3.03亿元)、“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1.5亿元)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46亿元), 这4类行业不良贷款总额合计11.71亿元, 占全部不良贷款余额的51%。

  (2)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不良贷款7.9亿元, 占34.4%。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共有7个, 分别是“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57236万元)、“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14952万元)、“建筑装饰业”(3276万元)、“其他建筑业”(950万元)“房地产管理业”(863万元)、房地产经纪与(827万元)和建造安装业(802万元), 这7类相关行业不良贷款合计7.9亿元, 占全部不良贷款的34.4%, 总体不良率为41.89%, 比企业类贷款平均不良率高18个百分点。这7类行业的不良贷款情况反映出房地产及相关行业的信贷质量状况堪忧。

  (3)不良贷款余额排前十位的行业不良贷款额15.35亿元, 占66.8%。

  粤东地区五个分行前10大不良贷款行业的贷款余额为66.75亿元, 占全部企业类贷款的69.43%, 不良贷款余额为15.35亿元, 占全部企业类不良贷款的66.81%, 不良率为23%, 低于企业类不良贷款率0.9个百分点。在10大行业中, 各行业的贷款质量差异较大, 电力发电、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道路运输业等三个行业不良贷款率较低;而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其他批发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零售业、商业经纪与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能源行业等七个行业不良贷款率都超过20%, 零售业不良贷款率最高(77.22%)。

  表1:粤东地区不良贷款余额排前十位的行业情况表

  截止:2003年12月单位:万元

  行业(新)不良贷款额不良额占比不良率贷款余额贷款余额占比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57235.9724.91%55.87%102443.76510.66%

  其他批发业30349.5513.21%65.96%46011.650284.79%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14951.766.51%22.62%66105.76136.8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4632.816.37%22.03%66432.81156.91%

  电力发电业7299.763.18%8.15%89590.75949.32%

  商业经纪与业6986.833.04%38.57%18112.825021.88%

  能源、材料和电子批发业5970.302.60%60.12%9930.2977631.03%

  装卸和其他运输服务业5943.82.59%6.27%94843.24759.86%

  道路运输业57322.49%3.41%168265.485417.50%

  零售业4429.041.93%77.22%5735.6433760.60%

  合计153531.8166.81%23.00%667472.2569.43%

  (4)国家重点支持和大力发展行业的不良贷款率较低。如电力、电力供应、电信、道路、石油、新闻出版、广播媒体、教育、烟草等9个行业不良率都低于10%, 这9类行业全部属于国家垄断行业, 且行业现金流量稳定, 是我分行重点营销的对象。

  (5)贷款规模较小的行业不良贷款率在全部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 只有少数贷款规模较小的行业其信贷资产质量好。贷款规模较大行业贷款质量普遍较好。

  不良率超过70%的信贷质量较差的28个行业贷款余额31624万元, 仅占全部企业贷款的3.3%, 不良贷款为26307万元, 占全部企业类不良贷款的11.45%,贷款不良率为83.2%,高于企业类贷款平均不良率(23.9%)59.3个百分点, 其中只有2个行业的贷款规模超过5000万元, 有20个行业贷款规模不到1000万元。从这种不良率的行业表现看, 说明我分行大部分重点投放的贷款行业信贷质量相对其他行业较好。

  贷款规模排名前10位的行业贷款余额71901万元, 仅占全部企业贷款的74.8%, 不良贷款为14766万元, 占全部企业存款的6.4%,贷款不良率为20.5%,低于企业类贷款平均不良率(23.9%)3.4个百分点, 如在贷款规模超过5亿元的6个行业中, 只有“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55.87%)不良率高于企业类贷款平均不良率(23.9%)。可见, 规模较大行业信贷质量相对较优。

  表2:不良率及贷款余额排在前10位的行业不良贷款情况表

  截止:2003年12月单位:万元

  不良率前10位行业情况贷款余额10位行业情况

  行业贷款规模不良率行业贷款规模不良率

  仓储业989100.00%道路运输业1682653.41%

  信息、咨询服务业6440100.00%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10244455.87%

  渔业554100.00%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948436.27%

  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512100.00%电力发电业895918.15%

  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305100.0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643322.03%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163100.00%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66105822.62%

  其他金融活动100100.00%其他批发业4601265.96%

  黑S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0100.00%教育414064.29%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69100.00%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579910.67%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50100.00%商业经纪与业1811338.57%

  2.区域结构分析:汕头分行企业类贷款余额和不良余额均排名首位, 汕尾分行贷款余额最少, 但不良率78.63%, 全省排名第一

  (1)汕头市分行和梅州市分行不良额占比小于贷款余额占比, 其他三个分行不良额占比高于贷款余额占比

  2003年底, 汕头分行企业类贷款余额为360679万元, 占粤东地区分行贷款余额的37.5%,不良贷款为68053万元, 占粤东地区分行不良贷款余额的29.62%,排名首位;潮州市分行企业类贷款余额58968为万元, 占粤东地区分行贷款余额的6.13%,不良贷款为19056万元, 占粤东地区分行不良贷款余额的8.28%,不良余额占比最小;汕尾分行企业类贷款余额为45338万元, 占粤东地区分行贷款余额的4.72%,不良贷款为35647万元, 占粤东地区分行不良贷款余额的15.51%。

  (2)粤东地区五个分行企业类贷款不良率全部高于全省企业类贷款不良率(17.24%):汕头市分行和梅州市分行贷款不良率低于粤东地区平均不良率, 其他三个分行不良率高于平均水平, 汕尾分行不良贷款率高居全省之首。

  汕头市分行和梅州市分行企业类贷款不良率分别为18.87%和18.18%,接近全省企业类贷款平均不良率(17.24%),低于粤东地区23.9%的平均不良率;企业类贷款不良率在粤东排名第一的分行是汕尾分行78.63%, 第二、三名依次为潮州市分行32.32%, 揭阳市分行27.37%。

  表3:粤东地区各分行企业类贷款情况表

  截止:2003年12月单位:万元

  类别贷款余额贷款额占比不良贷款不良占比不良率

  汕头360679.39137.52%68053.5710529.62%18.87%

  梅州314163.28832.68%57111.7954924.86%18.18%

  揭阳182270.80618.96%49893.133421.72%27.37%

  潮州58967.996.13%19056.228.29%32.32%

  汕尾453384.72%35647.415.51%78.63%

  合计961419.475100.00%229762.1199100.00%23.90%

  3.不良贷款的产品特征:粤东地区五市分行固定资产贷款总体质量较好, 流动资金贷款质量较差, 其中基本建设贷款不良率低于全省基本建设贷款不良率平均水平

  (1)从不良贷款的产品分布看, 流动资金不良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类不良贷款89.4%, 固定资产不良贷款占全部不良贷款的10.6%

  2003年底, 流动资金不良贷款余额为20.5亿元, 占全部不良贷款的89.4%,固定资产类不良贷款为2.48亿元, 占10.6%。前十大信贷产品中, 有3类产品的不良贷款占比超过10%, 分别是商业流动资金不良贷款6.78亿元(占29.51%)、工业流动资金不良贷款4.45亿元(占19.36%)和房地产业流动资金不良贷款2.75亿元(占11.98%)。

  (2)从贷款的不良率看, 基本建设贷款和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的质量较好, 技术改造贷款不良率在全省技术改造贷款不良率排名居首

  2003年底基本建设贷款余额为38.09亿元, 占粤东地区五个分行贷款的39.6%,高于全省基本建设贷款平均占比(21.8%)17.8个百分点, 结构比较合理;粤东地区基本建设贷款不良率为2.2%, 低于全省基本建设贷款平均不良率(2.99%)0.79个百分点, 质量较好。技术改造贷款余额1.59亿元, 占粤东地区不良贷款6.94%,不良贷款率为77.8%, 高于全省技术改造平均不良率(22.3%)55.8个百分点。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余额6505万元, 占全省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余额(38.81亿元)的1.7%,规模较小, 但没有不良贷款。

  表4:粤东地区信贷品种结构情况表

  截止:2003年12月单位:万元

  类别贷款余额余额占比不良贷款不良占比不良率

  基本建设贷款380861.3639.61%8376.363.65%2.20%

  技术改造贷款20495.902.13%15945.906.94%77.80%

  房地产业流动资金贷款65635.326.83%27535.5211.98%41.95%

  建筑业流动资金贷款38470.454.00%13733.455.98%35.70%

  商业流动资金贷款114255.6311.88%67803.1329.51%59.34%

  公共企业流动资金贷款52888.205.50%9674.204.21%18.29%

  其他流动资金贷款87875.079.14%11892.485.18%13.53%

  住房开发贷款7800.000.81%100.000.04%1.28%

  工业流动资金贷款146015.7115.19%44479.8519.36%30.46%

  其他贷款9603.661.00%6308.062.75%65.68%

  其余贷款种类37518.053.90%23913.0510.41%63.74%

  合计961419.35100.00%229762.00100.00%23.90%

  4.新老帐结构:粤东地区老帐不良贷款消化力度较大, 新帐贷款不良贷款占比有所提高, 需关注重组贷款质量

  截止2003年底, 粤东地区五个分行新帐贷款余额为551713万元, 余额占比为57.39%;不良贷款额为22068万元, 余额占比为9.6%,比年初减少1215万元, 占粤东不良贷款下降总额的1.52%;不良率为4%, 比年初下降1.23个百分点。老帐贷款余额为409706万元, 余额占比为42.61%;不良贷款额为207694万元, 不良余额占比为90.4%, 比年初减少78587万元, 占粤东不良贷款下降总额的98.48%;不良率为50.7%, 比年初下降7.83个百分点。

  粤东地区五个分行重组贷款(借新还旧、债务转移、贷款展期)余额181834万元, 占贷款总额的18.91%,, 不良贷款为56106万元, 比年初下降9391万元, 贷款不良率为30.85%,比年初下降5.2个百分点。由于重组贷款主要通过重新认定方式使不良贷款下降, 且不良率高于贷款平均不良率(23.9%)7个百分点, 需加大重组类贷款的回收力度。

  从新老帐贷款的类别看, 1998年底以前发生的老信贷业务不良贷款余额为149136万元, 占比64.91%,不良率为86%;1999年发放不良贷款余额14606.18万元, 占比6.36%,不良率为36.92%;2000年以来发放的不良贷款额66019.01万元, 占比28.73%, 不良率为8.82%;另外, 超额借新还旧和新贷款债务转移两类贷款不良率达到100%, 应加强对办理这两类贷款的贷前调查, 对化解风险的有效进行详细评估。

  表5:粤东地区贷款新老帐结构情况表

  截止:2003年12月单位:万元

  类别贷款余额余额占比不良贷款不良占比不良率

  1998年底以前发生的老信贷业务173636.8118.06%149136.8164.91%85.89%

  1999年当年发生的老信贷业务39566.184.12%14606.186.36%36.92%

  超额借新还旧442.000.05%442.000.19%100.00%

  回收再贷93632.469.74%3601.361.57%3.85%

  老贷款借新还旧87481.599.10%36426.7115.85%41.64%

  老贷款债务转移6992.000.73%946.000.41%13.53%

  老贷款展期7955.000.83%2535.001.10%31.87%

  其他新信贷业务472307.6349.13%5869.332.55%1.24%

  新贷款借新还旧76035.687.91%16128.607.02%21.21%

  新贷款债务转移33.000.00%33.000.01%100.00%

  新贷款展期3337.000.35%37.000.02%1.11%

  合计961419.35100.00%229762.00100.00%23.90%

  5.贷款方式结构:抵押贷款是主要的贷款方式, 占全部贷款的37.13%, 质押贷款和票据贴现贷款质量较好, 信用贷款不良率排名居全省首位

  2003年底, 粤东地区企业类贷款中抵押贷款占比最高, 达37.13%, 不良率为30.14%,;保证贷款占比排名第二, 为25.33%, 不良率也排名第二位, 为35.18%。信用贷款不良率为43.36%,不良率排名居全省首位, 高于全省信用贷款平均不良率(5.57%)37.79个百分点, 主要原因是汕尾市分行信用贷款额为23603万元, 不良率高达97%所致, 目前汕尾市分行信用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率已经达到47.26%, 远远高于省分行信用贷款余额占比控制在8%以内的要求。票据贴现贷款没有不良贷款, 余额为6505万元, 比年初增加4859万元, 增加195%, 增加速度较快, 但规模仍然较小, 余额仅占企业类贷款0.68%;质押贷款余额为287922万元, 占比为29.95%,不良率仅为2.66%, 质量较好。质押贷款主要投向公路行业, 贷款余额为218520万元, 占76%, 没有不良贷款, 担保方式是以路桥收费权作为质押。

  表6:粤东地区企业类贷款方式结构情况表

  截止:2003年12月单位:万元

  类别贷款余额占比不良额占比不良率

  抵押35694937.13%10757146.82%30.14%

  质押28792229.95%76683.34%2.66%

  保证24355625.33%8569337.30%35.18%

  信用664876.92%2883012.55%43.36%

  票据贴现65050.68%0.00%0.00%

  合计961419100.00%229762100.00%23.90%

  6.贷款规模结构:5000万元以上贷款规模大、质量好;芝麻户贷款质量差

  2003年12月底, 5000万元以上贷款客户只有20户, 占贷款户数的0.6%, 但贷款余额为43.9亿元, 占全部企业类贷款45.7%,不良贷款率仅为5.5%。粤东地区五个分行100万元(含)以下贷款客户2318户, 占客户总数的74%, 贷款余额为48989万元, 不良贷款额41060万元, 不良率为83.85%。100万元以下客户由于金额小, 笔数多, 工作量大。100万元至300万元区间贷款客户357户, 占客户总数的11.4%, 贷款余额为69107万元, 不良贷款47819万元, 不良率为69.19%, 同样也存在笔数多, 质量差等特点。

  表7:企业类客户贷款规模结构情况表

  截止:2003年12月单位:万元

  区间客户数贷款总额不良贷款不良率

  5000万元以上20439142.524132.55.5%

  1000万元至5000元(含)582465874539418.4%

  500万元至1000万元(含)881149893591531.2%

  100万元至500万元(含)6431117308326174.5%

  100万元(含)以下2318489714106083.85%

  三、对盘活回收存量不良贷款的建议

  1.推行不良贷款集中经营, 加大力度处置存量不良贷款

  实践证明, 不良资产的实际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贬值, 这就是所谓的“冰棍”效应。加大力度处置存量不良贷款, 首先要摸清底数, 集中经营。省分行决定在粤东地区成立不良资产粤东经营小组, 对不良贷款实行集中管理、分帐核算、专业化经营。其次要因户施策, 分类清收。对于有还款能力但缺乏还款意愿, 恶意拖欠贷款本息的“钉子户”、“赖债户”, 通过变卖抵押物或追究保证人的连带清偿责任等法律手段依法清收;对于办理了资产抵押的贷款, 企业已无法回生的, 采取以物抵债, 挽回部分贷款损失;对有一定的有效资产或保证人具有担保能力的, 采取改变抵押或变换借款主体、追索保证人等办法, 降低贷款风险;对能正常生产经营、能正常付息、发展前景较好的, 但因自有资金不足, 贷款成为铺底资金的企业进行贷款重组, 采取收回再贷、借新还旧等措施来降低不良贷款余额。第三要做好贷款核销工作, 逐步消化不良贷款。

  2.提高不良贷款的现金回收比例

  从粤东地区五个分行2003年不良贷款处置情况看, 2003年, 粤东地区分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减少7.98亿元, 其中现金回收为1.76亿元, 占22%, 现金回收比例仍然不太高。今后, 要将现金回收作为不良贷款处置、管理的首要目标加以关注, 坚决破除重利息收入、轻本金回收, 重增量控制、轻存量消化, 重核销认定、轻回收再贷等观念和操作习惯, 确实提高不良贷款盘活的实际效果。

  3.债务重组是盘活不良贷款的重要手段

  债务重组盘活不良贷款包含以下几种形式:债务转移、借新还旧、转贷、修改债务偿还条款、发行可转换债券、减免利息、租赁融资、追加贷款、追加调整担保与抵押等等。从2003年粤东地区不良贷款回收盘活成果看, 债务转移和以物抵债共盘活3910万元, 仅占2003年不良贷款下降额5%, 须加大债务重组手段的直接运用, 。运用债务重组手段, 对我分行盘活不良贷款意义重大。目前, 由于我分行不良贷款在行业分布、地区分布上差异性较大, 各种信贷产品的不良状况又千差万别, 同一客户的不良贷款又有不同的贷款方式、期限和品种等特点。因此, 新一轮不良贷款回收盘活, 必须综合运用债务重组手段, 夺取胜利。

  债务重组中要做到:(1)X银行作为债权人时, 应坚持将贷款本息的回收作为贷款重组的主要目标, 重组要以增强借款人的经营能力和发展后劲为出发点, 从而使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得到提高。(2)在重组手段的选择上, 要充分发挥债权人的优势地位, 而不是委曲求全, 由企业牵着鼻子走。(3)建立自身的重组分类项目库和重组方案库, 对重大项目的债务重组方案, 必须综合考虑, 进行多种设计, 从中择优;对其他项目可进行分类, 直接从方案库中选择对应方案, 提高处理效率。

  4.抵债资产的变现能力是决定“以物抵债”成功与否的关键

  从粤东地区分行不良贷款的特点可以发现, 有相当部分的不良贷款是采取了抵押或质押。运用“以物抵债”是取得货币资金的一种重要债务重组手段。如果运用得当, 对提高不良贷款现金回收比率具有积极意义。实际上, 在实施“以物抵债”时, 资产的认定收取阶段就考虑抵债资产的变现价值, 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者并重。

  抵债资产收取时, 宜尽量接受易保管、易变现的抵债物, 同时在估价上要做到:一是防止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银行被动接受情况;二是防止因评估机构评估不客观, 且缺乏制约和救济机制造成的资产高估风险, 尽可能确定一些规模大、信誉好的评估机构作为评估定点单位;三是在法律诉讼手段收回不良贷款过程中, 要防止抵债资产的价格被法院提高。

  收取抵债资产之后, (1)应组织专业队伍进行管理, 适度投入维护性费用, 做好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 并尽快进入处置变现环节。(2)抵债资产进入变现环节前, 必须对资产进行重新评估, 进而确定处置底价。(3)所有抵债资产处置方案未经审批, 一律不得处置, 处置资产时尽量采用公开竞卖形式, 防止场外交易和防范相关操作人员的道德风险。

  5.加大对单户贷款金额300万元以下贷款的退出力度

  截止2003年12月底, 粤东地区分行贷款芝麻户情况较为严重, 贷款质量差, 单户300万元以下贷款金额为118073万元, 不良贷款为88879万元, 平均不良率为75.3%。对300万元以下贷款客户, 应采取包括现金回收、呆帐核销、以物抵债、诉讼催收等强力手段加快退出。

  各分行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尽快退出芝麻户贷款。对金额100万元以下贷款或者核准未通过的芝麻户贷款原则上按100%比率退出;对于贷款金额在100万元以上, 300万元以下的贷款应实行有序退出, 其中正常贷款到期原则退出比率不少于10%, 不良贷款退出比率不少于40%。

  6.加大通过法律诉讼回收不良贷款的力度

  我分行在盘活不良贷款时, 运用法律诉讼手段追偿贷款仍然有限, 这既与司法环境有关, 也与我分行在不良贷款管理中出于业务发展的考虑, 尽量减少进入司法程序有关。

  为此, 要主动运用法律诉讼手段盘活不良贷款, 要做好相关的基础工作:(1)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贷款诉讼管理制度, 通过完善的制度提高贷款诉讼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2)拟定相关标准, 对拟进行法律诉讼的不良贷款项目进行规范化管理, 努力寻找贷款诉讼最佳切入时点。(3)积极开拓思路, 充分运用申请支付令、行使代位权、撤消权等其他诉讼手段, 加大诉讼追偿力度。(4)针对贷款诉讼易、执行难现状, 应在协助司法执行方面发挥更加积极主动作用。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篇2

  2004年是X银行的改革年, 为符合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的需要,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降低不良贷款是一项重要工作。去年, 粤东地区五个分行上下集中力量打不良贷款的“压逾促降大会战”, 取得了明显效果。但粤东地区五个分行不良贷款余额大、不良率相对系统内其他行较高, 不时会出现一边压, 一边翘, 按倒葫芦浮起瓢的现象, 使压缩不良贷款成果出现反复。为进一步摸清粤东地区不良贷款的状况, 我们开展了粤东地区存量不良贷款的专项调查。特提出如下分析报告。

  一、粤东地区分行存量不良贷款总体情况

  1.不良贷款规模:粤东地区五个分行不良贷款余额(五级分类)在全省占比大, 贷款余额仅占7.08%, 而不良贷款占全省的9.83%, 高出2.75个百分点。

  粤东地区五个分行截止2003年12月31日, 贷款余额为118.27亿元, 占全省贷款余额1670.85亿元的7.08%, 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为24.23亿元, 占全省不良贷款额246.06亿元的9.83%;一逾两呆不良贷款为23.61亿元, 占同口径全省不良贷款223.52亿元的10.56%。可见, 粤东地区分行不良贷款的占比高于贷款余额的占比, 信贷资产质量较差。

  2003年底粤东地区分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额比年初下降7.98亿元, 不良额比年初下降24.8%, 而同期全省不良贷款下降95.92亿元, 不良额比年初下降28%, 粤东地区分行不良贷款额下降幅度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不良额压缩力度未达到全省的平均水平。

  2.不良贷款率:粤东地区五个分行贷款五级分类不良贷率在全省排名居前, 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24个百分点,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76个百分点。

  2003年底粤东地区分行五级分类为不良贷款率为20.49%, 不良贷款率比全国X银行系统平均不良贷款率(9.25%)高11.24个百分点, 比全省14.73%的不良率水平高5.76个百分点, 比全省不良贷款率最低的广州地区(12.51%)高7.98个百分点, 比粤西地区(21.23%)低0.74个百分点。同期粤东地区分行一逾两呆不良率为19.96%, 比全省同口径不良率(13.37%)高6.59个百分点。可见信贷资产质量不容乐观。

  3.不良贷款损失可能性:粤东地区五个分行各类不良贷款的损失可能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03年底粤东地区分行五级分类中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为22.55亿元, 占同口径不良贷款比重为93%, 同期全省五级分类中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为200.98亿元, 占同口径不良贷款比重为81.7%, 粤东地区分行五级分类中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所占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3.64个百分点;同期粤东地区分行“双呆”贷款余额为21.49亿元, 占同口径不良贷款的91%, 全省“双呆”贷款为202.23亿元, 占同口径不良贷款的90%。由此可见粤东地区贷款损失的可能性较大。

  二、粤东地区分行存量不良贷款的结构分析

  截止2003年12月31日, 粤东地区分行企业类贷款余额96.15亿元, 占全部贷款余额的81.3%;企业类不良贷款22.98亿元, 占全部不良贷款的94.8%, 企业类贷款不良率23.9%;个人类贷款22.12亿元, 占全部贷款的18.7%, 个人类不良贷款1.25亿元, 占全部不良贷款的5.2%,个人类贷款不良率5.7%。以下结构分析, 除特指外, 仅对企业类贷款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结构进行分析。

  1.不良贷款的行业结构分析:国家重点支持和大力发展行业的不良贷款率较低, 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不良贷款占比高, 应加强对其风险控制

  (1)不良贷款的行业集中在房地产、其他批发业等19个行业, 占81%。粤东地区五个分行不良贷款分布在89个行业, 不良贷款超3000万元的行业共有19个行业, 合计不良贷款18.63亿元, 占全部不良贷款的81%, 其中不良贷款额超过1亿元的行业共有4类, 分别是“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5.72亿元)、“其他批发业”(3.03亿元)、“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1.5亿元)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46亿元), 这4类行业不良贷款总额合计11.71亿元, 占全部不良贷款余额的51%。

  (2)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不良贷款7.9亿元, 占34.4%。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共有7个, 分别是“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57236万元)、“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14952万元)、“建筑装饰业”(3276万元)、“其他建筑业”(950万元)“房地产管理业”(863万元)、房地产经纪与(827万元)和建造安装业(802万元), 这7类相关行业不良贷款合计7.9亿元, 占全部不良贷款的34.4%, 总体不良率为41.89%, 比企业类贷款平均不良率高18个百分点。这7类行业的不良贷款情况反映出房地产及相关行业的信贷质量状况堪忧。

  (3)不良贷款余额排前十位的行业不良贷款额15.35亿元, 占66.8%。

  粤东地区五个分行前10大不良贷款行业的贷款余额为66.75亿元, 占全部企业类贷款的69.43%, 不良贷款余额为15.35亿元, 占全部企业类不良贷款的66.81%, 不良率为23%, 低于企业类不良贷款率0.9个百分点。在10大行业中, 各行业的贷款质量差异较大, 电力发电、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道路运输业等三个行业不良贷款率较低;而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其他批发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零售业、商业经纪与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能源行业等七个行业不良贷款率都超过20%, 零售业不良贷款率最高(77.22%)。

  表1:粤东地区不良贷款余额排前十位的行业情况表

  截止:2003年12月单位:万元

  行业(新)不良贷款额不良额占比不良率贷款余额贷款余额占比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57235.9724.91%55.87%102443.76510.66%

  其他批发业30349.5513.21%65.96%46011.650284.79%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14951.766.51%22.62%66105.76136.8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4632.816.37%22.03%66432.81156.91%

  电力发电业7299.763.18%8.15%89590.75949.32%

  商业经纪与业6986.833.04%38.57%18112.825021.88%

  能源、材料和电子批发业5970.302.60%60.12%9930.2977631.03%

  装卸和其他运输服务业5943.82.59%6.27%94843.24759.86%

  道路运输业57322.49%3.41%168265.485417.50%

  零售业4429.041.93%77.22%5735.6433760.60%

  合计153531.8166.81%23.00%667472.2569.43%

  (4)国家重点支持和大力发展行业的不良贷款率较低。如电力、电力供应、电信、道路、石油、新闻出版、广播媒体、教育、烟草等9个行业不良率都低于10%, 这9类行业全部属于国家垄断行业, 且行业现金流量稳定, 是我分行重点营销的对象。

  (5)贷款规模较小的行业不良贷款率在全部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 只有少数贷款规模较小的行业其信贷资产质量好。贷款规模较大行业贷款质量普遍较好。

  不良率超过70%的信贷质量较差的28个行业贷款余额31624万元, 仅占全部企业贷款的3.3%, 不良贷款为26307万元, 占全部企业类不良贷款的11.45%,贷款不良率为83.2%,高于企业类贷款平均不良率(23.9%)59.3个百分点, 其中只有2个行业的贷款规模超过5000万元, 有20个行业贷款规模不到1000万元。从这种不良率的行业表现看, 说明我分行大部分重点投放的贷款行业信贷质量相对其他行业较好。

  贷款规模排名前10位的行业贷款余额71901万元, 仅占全部企业贷款的74.8%, 不良贷款为14766万元, 占全部企业存款的6.4%,贷款不良率为20.5%,低于企业类贷款平均不良率(23.9%)3.4个百分点, 如在贷款规模超过5亿元的6个行业中, 只有“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55.87%)不良率高于企业类贷款平均不良率(23.9%)。可见, 规模较大行业信贷质量相对较优。

  表2:不良率及贷款余额排在前10位的行业不良贷款情况表

  截止:2003年12月单位:万元

  不良率前10位行业情况贷款余额10位行业情况

  行业贷款规模不良率行业贷款规模不良率

  仓储业989100.00%道路运输业1682653.41%

  信息、咨询服务业6440100.00%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10244455.87%

  渔业554100.00%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948436.27%

  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512100.00%电力发电业895918.15%

  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305100.0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643322.03%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163100.00%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66105822.62%

  其他金融活动100100.00%其他批发业4601265.96%

  黑S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0100.00%教育414064.29%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69100.00%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579910.67%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50100.00%商业经纪与业1811338.57%

  2.区域结构分析:汕头分行企业类贷款余额和不良余额均排名首位, 汕尾分行贷款余额最少, 但不良率78.63%, 全省排名第一

  (1)汕头市分行和梅州市分行不良额占比小于贷款余额占比, 其他三个分行不良额占比高于贷款余额占比

  2003年底, 汕头分行企业类贷款余额为360679万元, 占粤东地区分行贷款余额的37.5%,不良贷款为68053万元, 占粤东地区分行不良贷款余额的29.62%,排名首位;潮州市分行企业类贷款余额58968为万元, 占粤东地区分行贷款余额的6.13%,不良贷款为19056万元, 占粤东地区分行不良贷款余额的8.28%,不良余额占比最小;汕尾分行企业类贷款余额为45338万元, 占粤东地区分行贷款余额的4.72%,不良贷款为35647万元, 占粤东地区分行不良贷款余额的15.51%。

  (2)粤东地区五个分行企业类贷款不良率全部高于全省企业类贷款不良率(17.24%):汕头市分行和梅州市分行贷款不良率低于粤东地区平均不良率, 其他三个分行不良率高于平均水平, 汕尾分行不良贷款率高居全省之首。

  汕头市分行和梅州市分行企业类贷款不良率分别为18.87%和18.18%,接近全省企业类贷款平均不良率(17.24%),低于粤东地区23.9%的平均不良率;企业类贷款不良率在粤东排名第一的分行是汕尾分行78.63%, 第二、三名依次为潮州市分行32.32%, 揭阳市分行27.37%。

  表3:粤东地区各分行企业类贷款情况表

  截止:2003年12月单位:万元

  类别贷款余额贷款额占比不良贷款不良占比不良率

  汕头360679.39137.52%68053.5710529.62%18.87%

  梅州314163.28832.68%57111.7954924.86%18.18%

  揭阳182270.80618.96%49893.133421.72%27.37%

  潮州58967.996.13%19056.228.29%32.32%

  汕尾453384.72%35647.415.51%78.63%

  合计961419.475100.00%229762.1199100.00%23.90%

  3.不良贷款的产品特征:粤东地区五市分行固定资产贷款总体质量较好, 流动资金贷款质量较差, 其中基本建设贷款不良率低于全省基本建设贷款不良率平均水平

  (1)从不良贷款的产品分布看, 流动资金不良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类不良贷款89.4%, 固定资产不良贷款占全部不良贷款的10.6%

  2003年底, 流动资金不良贷款余额为20.5亿元, 占全部不良贷款的89.4%,固定资产类不良贷款为2.48亿元, 占10.6%。前十大信贷产品中, 有3类产品的不良贷款占比超过10%, 分别是商业流动资金不良贷款6.78亿元(占29.51%)、工业流动资金不良贷款4.45亿元(占19.36%)和房地产业流动资金不良贷款2.75亿元(占11.98%)。

  (2)从贷款的不良率看, 基本建设贷款和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的质量较好, 技术改造贷款不良率在全省技术改造贷款不良率排名居首

  2003年底基本建设贷款余额为38.09亿元, 占粤东地区五个分行贷款的39.6%,高于全省基本建设贷款平均占比(21.8%)17.8个百分点, 结构比较合理;粤东地区基本建设贷款不良率为2.2%, 低于全省基本建设贷款平均不良率(2.99%)0.79个百分点, 质量较好。技术改造贷款余额1.59亿元, 占粤东地区不良贷款6.94%,不良贷款率为77.8%, 高于全省技术改造平均不良率(22.3%)55.8个百分点。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余额6505万元, 占全省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余额(38.81亿元)的1.7%,规模较小, 但没有不良贷款。

  表4:粤东地区信贷品种结构情况表

  截止:2003年12月单位:万元

  类别贷款余额余额占比不良贷款不良占比不良率

  基本建设贷款380861.3639.61%8376.363.65%2.20%

  技术改造贷款20495.902.13%15945.906.94%77.80%

  房地产业流动资金贷款65635.326.83%27535.5211.98%41.95%

  建筑业流动资金贷款38470.454.00%13733.455.98%35.70%

  商业流动资金贷款114255.6311.88%67803.1329.51%59.34%

  公共企业流动资金贷款52888.205.50%9674.204.21%18.29%

  其他流动资金贷款87875.079.14%11892.485.18%13.53%

  住房开发贷款7800.000.81%100.000.04%1.28%

  工业流动资金贷款146015.7115.19%44479.8519.36%30.46%

  其他贷款9603.661.00%6308.062.75%65.68%

  其余贷款种类37518.053.90%23913.0510.41%63.74%

  合计961419.35100.00%229762.00100.00%23.90%

  4.新老帐结构:粤东地区老帐不良贷款消化力度较大, 新帐贷款不良贷款占比有所提高, 需关注重组贷款质量

  截止2003年底, 粤东地区五个分行新帐贷款余额为551713万元, 余额占比为57.39%;不良贷款额为22068万元, 余额占比为9.6%,比年初减少1215万元, 占粤东不良贷款下降总额的1.52%;不良率为4%, 比年初下降1.23个百分点。老帐贷款余额为409706万元, 余额占比为42.61%;不良贷款额为207694万元, 不良余额占比为90.4%, 比年初减少78587万元, 占粤东不良贷款下降总额的98.48%;不良率为50.7%, 比年初下降7.83个百分点。

  粤东地区五个分行重组贷款(借新还旧、债务转移、贷款展期)余额181834万元, 占贷款总额的18.91%,, 不良贷款为56106万元, 比年初下降9391万元, 贷款不良率为30.85%,比年初下降5.2个百分点。由于重组贷款主要通过重新认定方式使不良贷款下降, 且不良率高于贷款平均不良率(23.9%)7个百分点, 需加大重组类贷款的回收力度。

  从新老帐贷款的类别看, 1998年底以前发生的老信贷业务不良贷款余额为149136万元, 占比64.91%,不良率为86%;1999年发放不良贷款余额14606.18万元, 占比6.36%,不良率为36.92%;2000年以来发放的不良贷款额66019.01万元, 占比28.73%, 不良率为8.82%;另外, 超额借新还旧和新贷款债务转移两类贷款不良率达到100%, 应加强对办理这两类贷款的贷前调查, 对化解风险的有效进行详细评估。

  表5:粤东地区贷款新老帐结构情况表

  截止:2003年12月单位:万元

  类别贷款余额余额占比不良贷款不良占比不良率

  1998年底以前发生的老信贷业务173636.8118.06%149136.8164.91%85.89%

  1999年当年发生的老信贷业务39566.184.12%14606.186.36%36.92%

  超额借新还旧442.000.05%442.000.19%100.00%

  回收再贷93632.469.74%3601.361.57%3.85%

  老贷款借新还旧87481.599.10%36426.7115.85%41.64%

  老贷款债务转移6992.000.73%946.000.41%13.53%

  老贷款展期7955.000.83%2535.001.10%31.87%

  其他新信贷业务472307.6349.13%5869.332.55%1.24%

  新贷款借新还旧76035.687.91%16128.607.02%21.21%

  新贷款债务转移33.000.00%33.000.01%100.00%

  新贷款展期3337.000.35%37.000.02%1.11%

  合计961419.35100.00%229762.00100.00%23.90%

  5.贷款方式结构:抵押贷款是主要的贷款方式, 占全部贷款的37.13%, 质押贷款和票据贴现贷款质量较好, 信用贷款不良率排名居全省首位

  2003年底, 粤东地区企业类贷款中抵押贷款占比最高, 达37.13%, 不良率为30.14%,;保证贷款占比排名第二, 为25.33%, 不良率也排名第二位, 为35.18%。信用贷款不良率为43.36%,不良率排名居全省首位, 高于全省信用贷款平均不良率(5.57%)37.79个百分点, 主要原因是汕尾市分行信用贷款额为23603万元, 不良率高达97%所致, 目前汕尾市分行信用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率已经达到47.26%, 远远高于省分行信用贷款余额占比控制在8%以内的要求。票据贴现贷款没有不良贷款, 余额为6505万元, 比年初增加4859万元, 增加195%, 增加速度较快, 但规模仍然较小, 余额仅占企业类贷款0.68%;质押贷款余额为287922万元, 占比为29.95%,不良率仅为2.66%, 质量较好。质押贷款主要投向公路行业, 贷款余额为218520万元, 占76%, 没有不良贷款, 担保方式是以路桥收费权作为质押。

  表6:粤东地区企业类贷款方式结构情况表

  截止:2003年12月单位:万元

  类别贷款余额占比不良额占比不良率

  抵押35694937.13%10757146.82%30.14%

  质押28792229.95%76683.34%2.66%

  保证24355625.33%8569337.30%35.18%

  信用664876.92%2883012.55%43.36%

  票据贴现65050.68%0.00%0.00%

  合计961419100.00%229762100.00%23.90%

  6.贷款规模结构:5000万元以上贷款规模大、质量好;芝麻户贷款质量差

  2003年12月底, 5000万元以上贷款客户只有20户, 占贷款户数的0.6%, 但贷款余额为43.9亿元, 占全部企业类贷款45.7%,不良贷款率仅为5.5%。粤东地区五个分行100万元(含)以下贷款客户2318户, 占客户总数的74%, 贷款余额为48989万元, 不良贷款额41060万元, 不良率为83.85%。100万元以下客户由于金额小, 笔数多, 工作量大。100万元至300万元区间贷款客户357户, 占客户总数的11.4%, 贷款余额为69107万元, 不良贷款47819万元, 不良率为69.19%, 同样也存在笔数多, 质量差等特点。

  表7:企业类客户贷款规模结构情况表

  截止:2003年12月单位:万元

  区间客户数贷款总额不良贷款不良率

  5000万元以上20439142.524132.55.5%

  1000万元至5000元(含)582465874539418.4%

  500万元至1000万元(含)881149893591531.2%

  100万元至500万元(含)6431117308326174.5%

  100万元(含)以下2318489714106083.85%

  三、对盘活回收存量不良贷款的建议

  1.推行不良贷款集中经营, 加大力度处置存量不良贷款

  实践证明, 不良资产的实际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贬值, 这就是所谓的“冰棍”效应。加大力度处置存量不良贷款, 首先要摸清底数, 集中经营。省分行决定在粤东地区成立不良资产粤东经营小组, 对不良贷款实行集中管理、分帐核算、专业化经营。其次要因户施策, 分类清收。对于有还款能力但缺乏还款意愿, 恶意拖欠贷款本息的“钉子户”、“赖债户”, 通过变卖抵押物或追究保证人的连带清偿责任等法律手段依法清收;对于办理了资产抵押的贷款, 企业已无法回生的, 采取以物抵债, 挽回部分贷款损失;对有一定的有效资产或保证人具有担保能力的, 采取改变抵押或变换借款主体、追索保证人等办法, 降低贷款风险;对能正常生产经营、能正常付息、发展前景较好的, 但因自有资金不足, 贷款成为铺底资金的企业进行贷款重组, 采取收回再贷、借新还旧等措施来降低不良贷款余额。第三要做好贷款核销工作, 逐步消化不良贷款。

  2.提高不良贷款的现金回收比例

  从粤东地区五个分行2003年不良贷款处置情况看, 2003年, 粤东地区分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减少7.98亿元, 其中现金回收为1.76亿元, 占22%, 现金回收比例仍然不太高。今后, 要将现金回收作为不良贷款处置、管理的首要目标加以关注, 坚决破除重利息收入、轻本金回收, 重增量控制、轻存量消化, 重核销认定、轻回收再贷等观念和操作习惯, 确实提高不良贷款盘活的实际效果。

  3.债务重组是盘活不良贷款的重要手段

  债务重组盘活不良贷款包含以下几种形式:债务转移、借新还旧、转贷、修改债务偿还条款、发行可转换债券、减免利息、租赁融资、追加贷款、追加调整担保与抵押等等。从2003年粤东地区不良贷款回收盘活成果看, 债务转移和以物抵债共盘活3910万元, 仅占2003年不良贷款下降额5%, 须加大债务重组手段的直接运用, 。运用债务重组手段, 对我分行盘活不良贷款意义重大。目前, 由于我分行不良贷款在行业分布、地区分布上差异性较大, 各种信贷产品的不良状况又千差万别, 同一客户的不良贷款又有不同的贷款方式、期限和品种等特点。因此, 新一轮不良贷款回收盘活, 必须综合运用债务重组手段, 夺取胜利。

  债务重组中要做到:(1)X银行作为债权人时, 应坚持将贷款本息的回收作为贷款重组的主要目标, 重组要以增强借款人的经营能力和发展后劲为出发点, 从而使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得到提高。(2)在重组手段的选择上, 要充分发挥债权人的优势地位, 而不是委曲求全, 由企业牵着鼻子走。(3)建立自身的重组分类项目库和重组方案库, 对重大项目的债务重组方案, 必须综合考虑, 进行多种设计, 从中择优;对其他项目可进行分类, 直接从方案库中选择对应方案, 提高处理效率。

  4.抵债资产的变现能力是决定“以物抵债”成功与否的关键

  从粤东地区分行不良贷款的特点可以发现, 有相当部分的不良贷款是采取了抵押或质押。运用“以物抵债”是取得货币资金的一种重要债务重组手段。如果运用得当, 对提高不良贷款现金回收比率具有积极意义。实际上, 在实施“以物抵债”时, 资产的认定收取阶段就考虑抵债资产的变现价值, 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者并重。

  抵债资产收取时, 宜尽量接受易保管、易变现的抵债物, 同时在估价上要做到:一是防止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银行被动接受情况;二是防止因评估机构评估不客观, 且缺乏制约和救济机制造成的资产高估风险, 尽可能确定一些规模大、信誉好的评估机构作为评估定点单位;三是在法律诉讼手段收回不良贷款过程中, 要防止抵债资产的价格被法院提高。

  收取抵债资产之后, (1)应组织专业队伍进行管理, 适度投入维护性费用, 做好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 并尽快进入处置变现环节。(2)抵债资产进入变现环节前, 必须对资产进行重新评估, 进而确定处置底价。(3)所有抵债资产处置方案未经审批, 一律不得处置, 处置资产时尽量采用公开竞卖形式, 防止场外交易和防范相关操作人员的道德风险。

  5.加大对单户贷款金额300万元以下贷款的退出力度

  截止2003年12月底, 粤东地区分行贷款芝麻户情况较为严重, 贷款质量差, 单户300万元以下贷款金额为118073万元, 不良贷款为88879万元, 平均不良率为75.3%。对300万元以下贷款客户, 应采取包括现金回收、呆帐核销、以物抵债、诉讼催收等强力手段加快退出。

  各分行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尽快退出芝麻户贷款。对金额100万元以下贷款或者核准未通过的芝麻户贷款原则上按100%比率退出;对于贷款金额在100万元以上, 300万元以下的贷款应实行有序退出, 其中正常贷款到期原则退出比率不少于10%, 不良贷款退出比率不少于40%。

  6.加大通过法律诉讼回收不良贷款的力度

  我分行在盘活不良贷款时, 运用法律诉讼手段追偿贷款仍然有限, 这既与司法环境有关, 也与我分行在不良贷款管理中出于业务发展的考虑, 尽量减少进入司法程序有关。

  为此, 要主动运用法律诉讼手段盘活不良贷款, 要做好相关的基础工作:(1)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贷款诉讼管理制度, 通过完善的制度提高贷款诉讼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2)拟定相关标准, 对拟进行法律诉讼的不良贷款项目进行规范化管理, 努力寻找贷款诉讼最佳切入时点。(3)积极开拓思路, 充分运用申请支付令、行使代位权、撤消权等其他诉讼手段, 加大诉讼追偿力度。(4)针对贷款诉讼易、执行难现状, 应在协助司法执行方面发挥更加积极主动作用。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篇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信用社持续、审慎、有效监管, 促进农村信用社完善内控制度, 提高资产质量, 防范风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结合农村信用社监管实际,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及其各级派出机构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监测和考核。

  第三条农村信用社和各级联社要按照本办法要求, 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考核办法。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不良资产是指按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等确定的标准和程序划分的不良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

  第五条不良资产监测考核报告的数据和资料主要来源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信息系统、银监会要求的其他统计报表、农村信用社报送的不良资产分析报告及现场检查和日常监管所掌握的情况。

  第二章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

  第六条各级监管机构应按月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进行监测, 按季进行考核。

  第七条各级监管机构应建立不良资产监测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 明确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进行监测的工作部门和岗位人员, 并报上级监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 各级监管机构要实施直接重点监测:

  (一)不良贷款比例和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排前三名的地区或机构。

  (二)连续三个月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非信贷资产余额不减反增, 以及不良贷款比例和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不降反升的地区或机构。

  (三)当年新增不良贷款和新增不良非信贷资产居前三名的地区或机构。

  第九条各级监管机构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及管理情况进行考核:

  (一)建立不良资产考核的工作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 明确不良资产考核的工作部门和岗位人员。

  (二)从纵比、横比两方面对被考核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及管理的进步度作出考核评价。

  (三)建立不良资产考核指标体系, 按风险分类对不良资产进行考核。

  (四)将不良资产考核结果作为重要事项纳入法人机构综合考评体系, 并作为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将不良资产考核结果及时向被考核单位通报, 并提出相应的内控管理和风险化解的工作目标和措施要求。

  第十条不良资产考核指标体系包括资产质量指标和贷款迁徙率指标(具体计算公式见附件)。资产质量指标主要包括不良贷款比例、不良贷款比例变化、不良贷款变化额、新发放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余额、新发放贷款不良率、不良贷款收现率、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变化、不良非信贷资产变化额。贷款迁徙率指标主要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和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新发放贷款余额为2007年1月1日以后发放的贷款余额。

  第三章不良资产分析

  第十一条各级监管机构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情况要持续关注, 按月对不良贷款、按季对不良资产进行全面分析, 及时对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状况和变化趋势作出总体判断和评价, 并形成分析报告, 对风险状况严重和变化明显的要重点说明。不良资产分析包括不良贷款分析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析及相应的工作措施和建议等。

  第十二条不良贷款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基本情况。本期贷款余额、不良贷款余额及比例、与上期和年初比较的变化情况及原因。对重大变动和异常情况应进行重点分析。

  (二)地区分布情况。不良贷款余额及比例的地区分布情况分析。

  (三)行业分布情况。各行业贷款余额、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比例情况分析。对国家宏观调控产业进行适当关注。

  (四)投向情况。主要是对企事业单位(包括企事业法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集体合作组织)、自然人一般农户(包括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助学贷款)、银行卡、住房按揭、汽车、自然人其他户、贴现及承兑汇票垫款等贷款投向形成的不良贷款情况作出必要的分析。

  (五)直接监测对象情况。确定为辖内重点直接监测对象情况分析。

  (六)迁徙和清收转化情况。分析各类贷款形态之间的迁徙转化情况, 重点分析向下迁徙的原因以及现金清收、贷款核销、以物抵债等清收处置情况。

  对中央银行专项票据置换的不良贷款的清收情况作出专门说明, 包括清收进度、清收费用、债务人资料、台账管理等。

  (七)新增不良贷款情况。主要是2007年1月1日以后新发放贷款的质量情况和形成的不良贷款情况, 重点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内外部原因进行分析, 对当年新形成的不良贷款情况要作专门说明。

  (八)对不良贷款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提出加强不良贷款管理或监管的措施和意见。

  第十三条非信贷资产风险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基本情况。本期非信贷资产余额, 不良非信贷资产余额和比例、预计损失余额及比例, 与上期及年初比较变化情况。特别是投资、待处理抵债资产、应收款等的变化情况。本期不良非信贷资产及预计损失变动较大的, 应进行重点分析。

  (二)结构分析。不良非信贷资产的地区分布、主要非信贷不良资产项目余额前10名地区情况。

  (三)清收、处置不良非信贷资产分析。

  (四)新发生不良非信贷资产原因分析, 特别是内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典型案例。

  (五)不良非信贷资产及预计损失变化趋势的预测, 继续抓好非信贷资产管理或监管工作的措施和意见。

  第四章监管措施与责任

  第十四条各级监管机构应根据农村信用社风险状况定期或不定期听取辖内不良资产变化情况的汇报, 同时向被考核对象通报不良贷款考核结果, 并进行风险提示。

  第十五条各级监管机构要在监测、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现场检查或实地调查, 对确定的辖内重点直接监测对象有关情况进行核实, 对不良资产总体情况及变动趋势进行深入研究, 提出加强监管的意见和措施。

  第十六条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制定和完善不良资产管理制度办法, 包括明确不良资产管理部门及工作制度、不良资产清收、盘活办法和不良资产管理责任制等, 并报当地监管机构备案。

  第十七条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制定明确的不良资产控制目标, 包括年度、季度和当年新增控制目标以及分机构控制目标, 并将控制目标报送当地监管机构, 经监管机构认可后作为双方考核的依据。

  第十八条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将辖内不良资产年度、季度及当年新增控制目标落实到部门和人员, 并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综合考核体系。

  第十九条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按期对不良资产进行监测、考核和分析, 及时报送监测、考核和分析报告及有关数据, 并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原因分析全面深入、趋势判断合理科学、措施切实有效。

  第二十条各级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在不良资产情况出现重大变动时, 及时报告当地监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对辖内不良资产或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机构和地区, 各级监管机构要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一)凡辖内不良贷款比例在25%或不良资产20%以上(含)且余额上升、年内新增贷款(不含贴现)不良率超过2%以上(含)以及被监管机构列为重点直接监测的地区或机构, 所在地监管机构负责人须定期约见该地区行业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被监测机构主要负责人, 进行监管质询谈话, 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不良资产余额和比例, 明确管理责任。

  (二)凡辖内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在25%或不良资产20%以内, 但不良贷款余额或不良资产余额上升, 不良贷款的结构呈现向下迁徙的或年内新增贷款(不含贴现)不良率在1%-2%的, 所在地监管机构必须定期听取地区行业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被监测机构主要负责人关于不良资产状况及风险化解情况的汇报, 落实降低不良资产余额和比例的措施和责任。必要时, 由监管机构负责人约见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监管质询谈话, 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清收盘活不良资产, 并明确管理责任。

  (三)凡辖内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在25%或不良资产20%以内, 不良贷款余额或不良资产余额下降, 但不良贷款的结构呈现向下迁徙的, 所在地监管部门必须定期听取地区行业管理机构或被监测机构分管负责人关于不良资产状况及风险化解情况的汇报, 督促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清收盘活不良资产。

  第二十二条监管质询谈话要做好记录, 整理成谈话纪要, 印发被监测机构, 并抄送其上级管理部门督促落实。

  第二十三条对新增不良贷款, 特别是当年形成的不良贷款, 监管机构应直接或责成被监测机构逐笔查明原因, 落实责任, 被监测机构要予以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将结果报当地监管机构。

  第二十四条各省会城市所在地银监局要认真审阅省级联社报送的不良资产分析报告, 并结合日常掌握的情况, 形成独立、审慎的辖内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分析报告, 分别于季后20日内、年后30日内报送银监会。

  第二十五条凡不按本办法要求及时监测、考核分析不良资产和上报不良资产分析和考核报告的监管部门, 上级机构将对其通报批评;对重大问题隐瞒不报的, 或由于监管不力造成辖内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恶化的, 由上级监管机构负责人约见下级监管机构负责人谈话, 落实监管问责。

  第二十六条农村信用社和各级联社要根据监管部门关于不良资产监测、考核和分析的要求, 健全和完善本机构或本地区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考核和分析的工作制度, 明确工作部门和岗位人员, 报当地监管部门备案。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定期报送资料、报告和作专题汇报, 接受监管咨询并落实各项监管要求和措施。

  第二十七条凡不按监管部门要求对不良资产进行监测、考核, 不及时准确报送有关数据及报告的农村信用社和各级管理部门, 监管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各银监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由银监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以上是本网站小编为您介绍的“不良贷款分析报告范文精选3篇(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处理。

0人已打赏

相关推荐
Copyright ©2014-2022 花都知识网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豫ICP备19020844号-1 非经营性网站Powered by pzzhd.com公安网备|Sitemap
免责声明 :本站资源来源自网络,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